联系方式


绿庄园·绿生活
热线:0755-88828558 
深圳市大鹏新区绿庄园
绿庄园·绿生活
当前位置:首页 > 绿庄园·绿生活
  • 作者: 傅孔阳
  • 来源: 绿庄园
  • 日期: 2015-04-27
  • 浏览次数: 7738
绿庄园·绿生活探索:世界有多大?为什么非去不可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封来自河南省实验中学的辞职信就像一磅炸弹,掀起了汹涌波涛。



世界有多大?谁不向往世界呢?
2300年前,希腊城邦北部的一个年轻人聚神托腮聆听来自爱琴海的学者讲述世界知识,这个学者是亚里士多德,年轻人是亚历山大,对世界的好奇激发了这个年轻人征服世界的强大欲望。

这是个卓越的征服者,在他历时10年、行程逾万里的远征中,建立西起巴尔干半岛、尼罗河,东至印度河这一广袤地域,幅员空前的亚历山大帝国

征服波斯后,亚历山大与战友托勒密登上阿富汗境内的兴都库什山,已看不到西边的马其顿和辽阔的海域,四下远眺,却只有望不尽的茫茫雪山。惊叹的说:“我恐怕这个世界,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广大。”

 
世界有多大? 西方人往东,而东方人也开始了向西的进发。
公元前140年,东方帝国首都长安,年仅16岁的少年继承王位,他——是汉武帝,年少志大的武帝一心要剿灭北方的匈奴,当从俘虏中了解到,遥远西域有个神秘国度叫大月氏(dà ròu zhī ,就决定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这样的使命落在了坚韧不拔、心胸开阔的张骞身上,一个伟大英雄登上历史舞台。次年,张骞出使西域的外交探险队从甘肃临洮出发了,这是一个不知路途有多远、道路在何方的艰难危险旅程,不仅有恶劣的环境还要面临凶险的匈奴追击。



使命就是指南针!戈壁滩上,飞沙走石,热浪滚滚;葱岭高如屋脊,冰雪皑皑,寒风刺骨。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加之匈奴追捕,物资洗劫一空,干粮吃尽则禽兽充饥,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生命。曲折十年穿越河西走廊、溯塔里木河、翻越葱岭(帕米尔高原),终于抵达咸海附近的大宛(dà yuān)、康居、大月氏、大夏(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区域),及至返回长安已13年矣!去时100多人,回来仅2人,可谓损失惨重,而且外交预期并未实现。

但是,张骞出使西域获得了沿线地理、人文、物产、兵力资料,为汉军击溃匈奴立下汗马功劳,随后沿张骞足迹开拓了“丝绸之路”不仅开通了官方往来还有商业贸易,汉朝的版图扩大至西域诸国,西域汗血宝马源源输入汉王朝,而丝绸茶叶则输送到西亚、甚至欧洲,张骞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不仅如此还为2000年后的“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思想依据。

 
    公元627年,唐玄奘为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严重而忧心忡忡,为求真经,请奏朝廷允许自己西行求法,但唐太宗不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这是信念的对决,求道、对真谛的追求、不得真经决不罢休的信念是无可阻挡的力量。不怕孤单、不怕嘲笑、不怕没人资助、不畏法律禁令,于628年二十九岁的玄奘孤单一人上路了。

这一走就是长途跋涉五万公里、110国,经历了四天五夜滴水未进的沙漠绝境,也曾经遭遇七日之后方始出山的高寒缺氧和冰川雪崩的九死一生,更不要说匪盗、猛兽的袭击了。

苦吗?对常人来说这是苦,若玄奘也认为只是苦,那就注定是庸人了,大凡卓越者已超出了常人的生命层次,玄奘也好、张骞也好,“历天险而志愈慷慨,遭凶贼而神弥厉勇”——苦并快乐着,这是人格自我实现和超越的高峰体验啊。

取经路不是仅有苦难,也有讲法、收徒、礼遇、盛情款待和接迎护送。631年到达印度那烂陀寺,645年回国到达长安的消息飞快地传到唐太宗,太宗想起19年前被自己拒绝的那个年轻人,百感交集,喜爱人才的唐太宗在洛阳隆重接见。

(佛祖悟道的菩提树下)
 
1405年,福州长乐县太平港突然欢闹起来,一支由郑和指挥的200多艘舰船、2.7万人、世界首屈一指的庞大海军特混舰队从江苏太仓南下泊靠这里,伺风出海,他们要做什么?
这要从这支船队的老板——明成祖朱棣说起,朱棣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四子,朱元璋死后因不满建文帝削藩发动兵变,于1402年从其侄儿那里夺得皇位成为永乐帝,几年后政权已十分巩固,蒙古的势力被驱逐出长城以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库殷实。此时,永乐帝站在奉天殿门外,百官已退朝,看着夕阳照耀下的皇宫,一片金碧辉煌,心中并不满足,或许是因为自己不是合法继位的名分、也许是父亲做放牛娃的卑微,此刻“炫耀”就成了他比其他帝王更为强烈的渴求,太需要用显赫来证明他就是奉天承命管理天下的大国之君,否则岂不是锦衣夜行?“宣扬国威,向外示富”的郑和下西洋开始了。

由于是炫耀之旅,自然一切高大上、出手大方。郑和航海的大船叫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151米,宽61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船高大如楼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千人。造这么巨大的船,并不完全取决于实际需要的载重量,而是为了给人“巍如山丘,浮动波上”的观感,以“耀兵异域,以示中国富强”。 为了保证造船质量的精良,明成祖不惜“支动天下一十三省的钱粮”。

外交上明朝政府一贯大方, 郑和的宝船每次都载了许多宝物,每到一国,首先向当地国王或酋长宣读诏书,举行隆重的册封典礼,赏赐宝物。赐给各国国王、王族丝绸、瓷器等物品,丝绸动辄数千匹。1405年赐给日本国王铜钱150万枚,次年又赏赐1500万枚,王妃500万枚。以致于一段时间内,日本甚至自己不铸铜钱,以永乐铜钱作为通行日本的货币。朝廷在接受香料、珍奇等贡物后,按 “厚往薄来”的原则予以赏赐。赏赐物品与贡品的差价一般在1至20倍左右。比如,胡椒在苏门答腊市场每百斤值1两,但作为“贡品”,明朝政府给予每百斤20两。加之对贡使丰厚至尊的招待引得无数王公贵族乘郑和宝船往返中国进贡,享受免费豪华游,返回时带走更多礼物,到永乐晚期,来朝贡的国家超过60多个。
 “际天极地皆王臣”的感觉给皇帝带来了极大的心理满足。
永乐期间,郑和下西洋耗费约白银600万两,相当于当时国库年支出的两倍,而这还不包括造船等各地支出的费用。每次出航仅建造修补费用就需要几十万两银子。

郑和下西洋是“大航海时代先驱,他的航行比哥伦布远航美洲早87年,比麦哲伦早114年。郑和船队28年七下西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英国海军军官、海洋历史学家孟席斯,以及其他学者从一些证据来看,认为郑和船队先于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大洋洲等地。由于大明永乐十九年的北京紫禁城大火把郑和下西洋的大部分资料全烧了,所以国人今天看不到详情了。
       皇帝的虚荣心耗空了国库、榨干了百姓,大明王国因航海而衰落,以至明、清两朝颁布禁海令。而西方因航海而崛起,开创了划时代的新文明——海洋文明,最终造就了历史上第一个全球帝国——英国。
 
 

贝格尔号军舰因达尔文而知名)
    1831年,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海军贝格尔号(Beagle,又译为“小猎犬号”)的环球考察,为期五年。达尔文沿途考察地质、化石、植物和动物,每隔一段时间,他将这些航行收集的标本与记录这些发现的信件寄予剑桥大学,还未回国就已成为富有盛誉的博物学家。他最初为家庭所写的游记,后以《贝格尔号之旅》一书出版引起追捧。这趟旅行的意义显然不是旅游,也不是即便在今天看来,达尔文带回的令人叹奇的“宝藏”:368页动物学笔记、1383页地质学笔记、770页日记、1529个保存在酒精瓶里的物种标本、3907个风干的物种标本,以及从加拉帕戈斯群岛捕捉的活龟。

虽然不是基督徒,在剑桥曾修读神学的达尔文依然相信世界的生物是神的善意安排,具备科学家思维的他又不得不尊重自然观察的事实与之相悖,贝格尔号的航行考察揭示“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不可靠,并且在1838年得出了他的自然选择理论。由于这类思想在当时被视为异端,因此达尔文刚开始只对亲近的朋友透露这些想法,并持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应付可能遭遇的反对。他的妻子爱玛是虔诚的基督徒,未必同意《物种起源》中自然选择(而不是上帝创造)的观点,由于深爱自己的丈夫,建议达尔文将一些容易刺激信徒和教会的段落写得语气温和一些,论据更清楚一些。1859《物种起源》一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它深深地刺激了神权统治的神经,从反动教会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们群起攻之,诬蔑达尔文的学说“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
该舰舰长菲茨.罗伊是“标准的”军官,更是虔诚的教徒,爱真理更爱上帝。所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后,他愤怒地宣称达尔文背叛了自己。在著名的牛津论战中,他手捧《圣经》,高喊“圣书啊!圣书啊!”离开会场。最后因精神错乱而自杀。


由此可见,在科学技术已高度发达的英国,做一个自由的思想家是多么困难,也印证了心理学的研究:当人的观念被颠覆所引起的防卫是多么有攻击性、毁灭性。
科学战胜了愚昧,达尔文的进化论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1909年, 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尔里经过20年的多次尝试,再次组织了由4个爱斯基摩人、他的黑人仆人马休·汉森,还有他本人组成的北极突击队。4月6日终于抵达北纬90°。在四面朝南的北极插上了几面旗帜,包括:队旗、美国国旗、和平旗。
1911年,两个南极探险队不约而同奔向南极, 12月14日挪威阿蒙森队捷足先登,而英国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随后到达,仅比阿蒙森队晚了五周。由于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归途中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和他的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
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陆月球,第一个踏上月球土地的阿姆斯特朗说:“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笔者在美国航天博物馆)
世易时移,地球上古典意义的探险已经消亡。过去人迹罕至的险地如今已成旅游圣地。数不清的旅游杂志、旅行公司热衷于鼓励人们抛开庸常生活,投入旅行,宣称旅游和流浪可以找到心灵圣地。

三毛是这一风潮的代表。她笔下德国的酷寒冬日,撒哈拉的赤日黄沙,不知有多少人心驰神往:“要像三毛一样生活”。

(骑行西藏前后的深圳帅哥)

游览世界当然很好,而对于指望旅行改变人生,或者迫切需要远行奔赴心中圣地净化心灵的人们,您的期望实现了吗?

(笔者在马尔代夫)
   
21
世纪迎来了最具挑战意义的探险,那就是——我是谁?我离自己有多遥远?
 
 
下篇:《心之旅》,敬请期待。
 
Copyright © 绿庄园网-深圳泰斗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大鹏新区绿庄园   电话:0755-88828558
   
关注“绿庄园·绿生活”
微信服务号
 
关注“绿庄园·地球村”
微信订阅号
本站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问题请通知我们处理!